去年以来,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,以“群众可感”为工作目标,深入推进“党建赋能治理 服务提升幸?!钡辰ㄏ钅?,不断提升治理效能,办好各类民生实事,着力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,营造乡村幸福生活新场景。
以服务民生为本
浸润幸福底色
上午10点半,常阴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飘起了饭菜香?!懊刻炖凑饫锍苑挂丫上肮吡?,这里的菜又多又丰富,也很合口味?!苯衲?0多岁的老伯蓬友祥告诉记者,在这里吃饭,每顿只要5元钱,非常合算。原来,常阴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个“常乡伴·颐养”老年人助餐点。每天中午,都会有30多名老人来这里就餐。
近年来,为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的需求,丰富社区服务功能,常阴沙深入推进“海棠红·幸福里”建设。其中,推出“党建+常乡伴·幸福颐养”,以点带面完善“15分钟就餐服务圈”,因地制宜新建、改造一批标准化老年助餐服务设施,让居民能够吃得好、得实惠、更便利。
此外,为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,常阴沙还组织居民成立常南夕阳红舞蹈队、常兴曲艺队、中国范大鼓等8个兴趣小组;并围绕居民普遍关注的健康主题开展“常常讲”健康讲坛、“月月诊”早市义诊等关爱服务行动,铺就常阴沙敬老爱老护老的温暖底色。
“一老一小”,一头连着“夕阳”,一头连着“朝阳”。去年以来,常阴沙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,打造特色“农耕体验砺心智 文明实践助成长”“田园牧歌传乡音 乡土文化寻根”教育品牌,共组织红色教育、科普实验、实践研学、非遗体验等6场主题活动。机关政务口党支部开展“常小美”志愿行等活动,链接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向学校及困境儿童定向捐赠、圆梦“微心愿”。紧紧围绕“一老一小”切身利益,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,实现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。
以优化治理为基
提升幸福成色
生动有趣的墙绘、干净整洁的地面、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……原本脏乱的桔园,如今摇身一变,成了居民们都爱去的小游园?!懊幌氲秸饫锟梢员涞谜饷雌?!”常西社区7组的居民杨正康说道。自“一事一议”党群议事项目实施以来,常西社区听群众心声、解群众疑难,通过拓宽4条村组道路,将原本闲置的桔园改造为供居民休闲活动的“江丰乐园”。此外,常西社区还完成了7条“生态美丽河道”工程,大大提升了村庄美丽指数。
不只是常西社区,在常阴沙各社区(居委会),均开展了“一社区一品牌”行动,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惠民项目,不仅改善了社区的环境面貌,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针对禾丰佳苑复杂区域治理难题,集镇居委会通过治理联席会议,推动完成小区新划停车位、新建停车棚等400余处“微改造”;依托“周三议事会”机制,常兴社区动员居民1000余人次集中开展清理行动120余次,清理各类垃圾100余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常阴沙还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广泛联系群众“田园乡约”项目,以自然村为载体打造“田园乡约”协商议事微阵地,推动社区干部走访入户、党员常态联户,6800余户居民由84名社区党员干部“包联到户”,每月实现走访“全覆盖”,及时掌握一批群众关切的实事难题,建立“微心愿”清单。
以乡村文化为魂
增添幸福亮色
位于常东社区的知青下乡居住点作为张家港市首批控制?;そㄖ故玖顺R跎持辔幕?,传承和弘扬知青精神,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??醋乓患睦衔锛鸵徽耪爬险掌?,游客们纷纷向知青艰苦创业的农垦精神表示敬佩。
近年来,常阴沙深度挖掘辖区文化资源,梳理提炼主题文化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韵”的文化传承新格局,多措并举焕发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活力。常东社区将知青下乡居住点打造成社区党建阵地,将其作为“金稻穗”项目的先锋阵地之一,开展理论宣讲、文化教育等志愿服务;常北社区依托传统文化打造年代记忆、现代农业、沙上民俗、知青围垦、田园人家等系列“网红打卡点”,年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。
下一步,常阴沙将坚持“群众可感”目标,组织党员干部广泛联系服务群众,切实回应群众关切,用心解决“急难愁盼”,不断找寻为民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的“最优路径”。(融媒记者 彭 婷)